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病毒 ②根霉 ③细菌 ④草履虫 ⑤蓝藻 ⑥酵母菌 ⑦衣藻 ⑧变形虫
A.①②⑥ | B.③⑤ | C.③⑤⑦⑧ | D.②④⑥⑦⑧ |
下列细胞器与其中存在的物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线粒体—葡萄糖 | B.叶绿体—[H](NADPH) |
C.溶酶体—水解酶 | D.内质网—蛋白质 |
在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上发生着如下图所示的捕食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猫头鹰与食虫鸟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
B.草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无垂直结构 |
C.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 |
D.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兔,1/2来自食虫鸟,则增重1克,至少需要消耗草75克 |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中a点膜电位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
B.甲图中b点膜电位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
C.甲图中c点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的,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的 |
D.甲图中cd段离子的进出细胞膜需要消耗能量 |
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正确的是
A.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
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
D.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
从某种微生物种群中分离出5种单基因突变体(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G,在合成G的途径中,A、B、C、D、E都是必须的并按一定先后顺序出现的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G的具体顺序。通过向基本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这几种物质,再检测它们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
突变体类型 |
向培养基中添加的物质 |
|||||
A |
B |
C |
D |
E |
G |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注:“+”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类型5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A的能力
B.类型5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B的能力
C.类型2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C的能力
D.类型2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D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