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1分)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mol·L-1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和根生长的效应分别是               。这说明是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

组别
A
B
C
浓度(mol·L-1)
10-12
10-9
10-6

 
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         。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4)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                作用的结果。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正常人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μU/mL,人体血浆胰岛素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给空腹的人口服100g葡萄糖,正常人、非糖尿病肥胖者及Ⅱ型糖尿病肥胖者与Ⅰ型糖尿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对比结果见下图。请据图回答:

(1)正常人空腹口服葡萄糖后,若检测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填“之前”、“之后”或“同时”)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
(2)由图示看,Ⅰ型糖尿病人较正常人相比,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偏低,因此又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最终无一例外的都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一般进行肌肉注射,注射的胰岛素直接进入__________,其靶细胞是__________。
(3)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人,主要原因是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变__________,体内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密度降低,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__________会降低,形成胰岛素抵抗,易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因此肥胖者尽早减轻体重,以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4)由图可知,Ⅱ型糖尿病肥胖症的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但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

(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__________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__________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4)另一个科研小组利用相同技术进行同样的育种过程,却发现F2出现了不同情况,只出现3种表现型:只抗虫不抗倒伏、只抗倒伏不抗虫,既抗虫又抗倒伏;他们推测这是R基因和A基因整合在杂交细胞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造成的,请用遗传图解说明。
注:用(·)在染色体上表示相关基因位置,染色体上有抗倒伏基因用R表示,没有用R表示,染色体上有抗虫基因用A表示,没有用A表示。

某油料植物细胞中有一种中间代谢产物简称为PEP,其运输到种子后有下图所示的两条转化途径。科研人员根据PEP的转化途径培育出了高油植物(即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与物质C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含有__________。
(2)分析上图可知,该油料植物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__________阶段。该图也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该油料植物的花色有白(A)、黄(a)之分,种子中芥酸含量有高、低之分(用B、b表示),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性状
白花
黄花
低芥酸
高芥酸
数量(个)
501
491
783
246

①用两株油料植物亲本杂交,F1性状及比例如上表,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这两株亲本产生的杂合子占后代的__________。
②用表现型为黄花高芥酸的植株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③在该油料植物叶中,有的细胞具保护作用,有的细胞具输导作用,有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

图3表示成熟的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曲线,图1、图2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过程发生的场所__________。
(2)图1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图1、图2分别含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图3细胞中的染色体内含有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为__________。图2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在a~d中选择填空)。
a.基因突变 b.交叉互换
c.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d.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4)染色体①上基因D与基因d的分离发生在图3的__________区段。
(5)若图2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基因组成为dA的子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

下图一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据图回答:

(1)分析图一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________。
(2)图一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_________。
(3)将图一所示的信息转换成表格__________。
(4)图二表示30℃时B酶催化下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在答题纸图二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__________。
(5)将A酶作如下表处理,回答相关问题。


A酶(2mL)处理
加入缓冲液
加入纤维素溶液
加入斐林试剂
水浴后颜色
A
加入蒸馏水2mL
1mL
2mL
1mL
砖红色沉淀
B
加入蛋白酶2mL
1mL
2mL
1mL
蓝色
C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2mL
1mL
2mL
1mL

推测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试管A、C对照,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试管A、B对照,说明A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