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缍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 |
B.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清晰可见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 |
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序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囊泡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新细胞壁 |
D.人的受精卵卵裂时,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纺缍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西瓜芽尖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 |
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 )
①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③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A.①③⑤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下列关于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蛋白质 |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
C.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 |
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糖蛋白 |
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观察到的 |
B.此图无法判断哪侧是膜内,哪侧是膜外 |
C.①与②均可以运动,所以形成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D.若用荧光对细胞膜进行标记,一般标记在②上 |
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甲
乙丙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调节细准焦螺旋 |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则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
D.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