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藻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因其取材方便,常作为生物学实验的材料。如图丙表示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间、叶绿体与线粒体间的气体交换,图丁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如图甲所示,给予适宜的光照强度,则黑藻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 , 丙图中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若要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的方法为 ,所用试剂为 。
(3)图丁中C点时制约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为 。如果A点时CO2释放量为a μmol/(m2·s),C点时的CO2吸收量为b μmol/(m2·s),则在C点时O2的产生量为________μmol/(m2·s)。
(4)黑藻的叶肉细胞处于丙图状态时,对应图丁曲线中 。
(5)图丙中由②进入叶绿体中的CO2与C5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此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还原氢。夏季晴朗的中午该植物 (填“会”或“不会”)出现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减弱的情况。
(6)如果给黑藻培养液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后杀死黑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秒的时间,CO2就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要想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 ___。
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____过程;而马铃薯块茎贮藏久了却没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______过程。
(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
图示某种物质运输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示物质运输的方式是 判断的依据是。
(2)若该细胞是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则生成物质②的结构是 。
(3)图中①物质的功能特性是,控制其可合成的直接模板是,合成的场所是。
(4)如果该细胞是人体的肝细胞,则O2、K+、葡萄糖三者中,不可能是④物质的是 。
(5)人成熟红细胞中生成②的生理过程是 。
右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比较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高等植物细胞内不含有[ ](细胞器)。
(2)吞噬细胞摄取抗原的过程体现了⑤的特性。
(3)控制动植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 ]中。
(4)图中[8]的主要成分是,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5)若该细胞右边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的一部分,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如果是植物的根毛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
(6)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的细胞器是(填序号)。
生物学中常通过某些颜色反应来确定某些化学成分或结构的存在。请根据课本中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脂肪可被苏丹Ⅳ染液染成_______色;蛋白质与________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产生反应。
(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____________可使DNA呈现绿色,_________可使RNA呈现红色,从而确定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在“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线粒体能被___________染液染成________,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4)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CO2可使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橙色的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某小组想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取等量加入两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去除瓶中剩余空气后按下图装置实验。当甲、乙装置中沉淀相等时,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该小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乙装置中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3)利用提供的U型管(U型管底部有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的变化。
(4)如果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则观察的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