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8分)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最初该种群只有A和a基因)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用于检测该多样性的十分可靠方法是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                             
(2)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              。该来源为生物进化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           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              。由此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之间不存在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Ⅰ,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              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________,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图2中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__,从能量角度看,信号在图2所示结构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信号形式的变化是
(2)若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 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但大脑皮层发出指令使效应器不做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
(3)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4)炎热的夏季中午,某人从室外走进温度很低的冷藏室时,其皮肤中各有关效应器的即时反应是:和立毛肌收缩,从而减少热的散失。

(一) (10分)下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 细胞①为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2)右图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它直接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的。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二)(10分)右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两种方法均在第0天将某种物质注射进人体。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 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狗的唾液进入人体,这时要防止该病毒使人体致病,方法_________较好,原因是。为防患于未然,应对所有健康的狗用方法进行免疫,原因是

(8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写字母,在“—”上写名称。A表示细胞,B、C、D表示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成分)

(1) 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血液中的氧进入细胞的途径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 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 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如图是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病毒增殖与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1)免疫学认为侵入人体内的病毒属于
(2)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3)第二次感染时,抗体的产生量明显比初次感染
(4)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 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再通过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5)如果在初次感染之前一个月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疫苗,会使其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原因是人体内。请绘出初次感染后人体的抗体产生与病毒增殖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