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戏曲产生于民间,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民间美术中的木版年画、窗花剪纸、纸扎糖塑、服饰刺绣、泥人、葫芦雕刻、建筑彩绘和雕刻等,都有戏曲人物形象,其中戏曲脸谱艺术也是民间美术经常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基本上是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相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美术中感情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不一定符合科学规范,但却能传神写意。这样一来,脸谱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了。脸谱给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又给脸谱提供了可供吸取的丰富营养,而且民间美术为脸谱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戏曲人物形象(包括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
脸谱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戏曲艺术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使富有民族性的脸谱艺术,更加辉煌灿烂。                            
(选自2011年2月《黄梅戏艺术》,有删节)
下列有关“戏曲脸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戏曲脸谱属于戏曲文化现象的范畴,其文化意蕴和历史内容都很丰厚。
B.戏曲脸谱作为一种文化语言,或供娱乐之用,或便于戏曲演员与观众对话。
C.戏曲脸谱有其约定俗成的含义,脸谱的不同色彩往往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D.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使戏曲脸谱中折射着诸多中国传统文化。

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戏剧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项是(   )                                               

A.戏曲脸谱可以用色彩表现人物性格、品德节操,同时承载着寓褒贬、别善恶、扬正气以及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
B.戏曲脸谱和中国书法都有谱有法,在勾画、构图、笔法等三方面有相似之处,依次为程式化特征、讲究布局、讲求节奏。
C.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了人物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D.戏曲脸谱艺术为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使戏曲人物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是因为戏曲艺术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B.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大多是相同的,而那些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都是自由发挥和再创造的结果。
C.戏曲艺术汲取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的长处和优点,又有所发展和创新,超越了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高度,审美价值提升。
D.作为人类文化精品的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继承和发展好戏曲脸谱艺术,它才能拥有更辉煌灿烂的未来。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在保护主义由于金融危机而重新抬头之际,美国一名学者11日撰文称,中美几十年来的“贸易战”削弱了美国的制造业能力。他预言在中美21世纪将要发生的军事战争中,美军将由于制造业的削弱而处于劣势。他建议美国重新采取“购买美国货”这样的保护主义策略。
该文于2月11日发表在了美国《田纳西人报》网站上,作者格罗弗-波特曾经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军服役,他后来在田纳西州立大学等美国知名大学任会计学教授。
波特在这篇文章中援引了《田纳西人报》2月份报道中的一句话,“世界正处于另一场贸易战的边缘。”他说,“事实上,几十年来一直存在一场贸易战,而中国是赢家,美国则付出了代价。”
波特说,美国的公司高管们把制造业工作转移到了中国和其它第三世界国家,这导致许多美国人丢掉了工作,从长远来看,这还可能摧毁美国的制造业能力。他预测中国和美国在本世纪必然会发生“另一场军事战争”。而由于制造业的衰落,美军将会在下一场同中国进行的战争中处于严重劣势。”因此,他建议美国总统奥巴马召集美国经济领袖,说服他们重新实行“购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策略。
就此观点,《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美国经济研究室研究员陈宝森。他说,美国并不存在制造业衰落的问题,美国的制造业产值也没有下降。他解释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确实有所下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占就业总人数的20%减少了七八个百分点。但是,这是美国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造成的。早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前,美国就把许多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美国自己则从事于高端制造业。中国改革开放后,美国就把这些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了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中国。“美国制造业根本谈不上衰落。”陈宝森说。
他说,高端制造业仍然牢牢地掌控在美国自己手中,美国的制造业总体产值也并未下降。因而,波特所说的观点根本不成立。另外,实行“购买美国货”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行不通。美国上世纪30年代实行的保护主义最终对各个参与其中的国家都造成了损害。
——《环球时报》2009年2月16日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重新采取“购买美国货”这样的保护主义策略,会使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B.波特在《田纳西人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认为中美在21世纪一定会发生军事战争。
C.波特和陈宝森的观点有很大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美国从事制造业的工人数目比以前减少了。
D.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波特的建议下召集美国经济领袖,说服他们重新实行“购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策略。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上世纪30年代实行过贸易保护主义,但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
B.现在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只占就业总人数的20%。
C.波特认为,美国把制造业转移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将摧毁美国的制造业。
D.陈宝森认为,制造业仍然牢牢地掌控在美国自己手中,美国的制造业总体产值也并未下降。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波特曾在军队服役,后来在一些知名大学任会计学教授。
B.美国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导致了美国从事制造业人数下降的结果。
C.波特认为,中美制造业的强弱将决定中美军事战争的胜负。
D.美国把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一是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想北平老舍
①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⑥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⑦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⑧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
[注]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年至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
对本文第①—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第③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第②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第④—⑦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
(1)
(2) (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分析第④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第六段中加横线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2分)
(1)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第⑥⑦段中,找出与下面句中“感到寂苦”对比着写的一个句子。(2分)
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5分)

8.(2分)D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丫口
周家鸿
两座山对折的地方,就是丫口。
村里人荷锄而出,冲着丫口响起渐渐远行的脚步,那其中,必定有苍老的牛,送行的狗。翻过丫口,这一切却又在金色晨光中迷蒙。丫口是繁复世界,精彩、诱人,却遥远。
对于村庄,最亲近的只有庄稼。一锄锄翻开潮湿泥土,播上种子,绿油油的禾苗便成了庄稼的漫第而艰巨的守候。再没有什么事有这样林的诱惑力,成年累月地让庄稼人苦盼。就算外面喧响而闹腾,什么危机、占事,对于村子,只能是摆搁在茶余饭后的闲聊,天气,才是农民们辛酸或甜蜜的陪伴者。劳累了,他们就着同岩找一处避阳的处所——那曾是花蛇或野兔栖歇之所,他安静地燃完一支旱烟,美美地睡上半个时辰,鼾声也许振落岩土,又惊飞草中虫子。有的虫就爬上农民的足或手,但他不理会,悠然处于一种恬静的快乐中。只要仓里有粮,银行里有没有存钱,都不必心慌,清淡的粮食能把农民们喂得强壮,这种没有贪欲的境界,也许正是农民高尚的缘由。
虫子一般不会咬这些粗糙的皮肤,就算咬了,他随处折几芽蒿枝尖,揉上痛处,仍旧干活。咬破农民的脚,有何意义?他不会像城里的贵妇,惊呼四起,并作诗赋文,或者上电视里去留下记忆。
黄昏后,村人们踏着虫鸣集向丫口,又分散向各自的蜗居。这时的村庄充满生机和热烈。而这种境界,白天却显得那样静谧,就算有人踏破小村古道,惹来狂吠声音,爱惜们并不知晓。
丫口有一株巨榕,枝繁叶茂,晚饭毕,一村人就集在这里侃天谈地,声音分好几片。小孩子喜欢伏在故事多的老人的膝头,听一阵稀奇古怪的魔鬼精怪,然后在恐惧中,伏于母亲敝开的怀里睡去。最俗的是壮年那一堆,总爱讲着一媳妇女人,然后吼着“猫的房梁,狗的坝子边”,然后散去。
丫口外的空气,也许不如村里净洁,可是上学的少年都渴望村子有雨,父母们回来得早,也不会领到丫口去,而是在家里陪自己写完作业,再商量怎样筹备下学期的纸和笔。为了这份欣喜,孩子们宁愿踏着泥泞,披一块发黄的塑料布,去丫口外的学校。
可是村庄依旧没能避开丫口外的干扰。当鸡蛋由八分涨到五角,村庄的闲聊已经很不重要。随后买回电视的人家,开始在屋顶绑长长的竹竿,电视天线指向丫口。
很多年来丫口把丫内的小村锢锁得超常地质朴,村里人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当乡上来人,强迫性地叫村子压低丫口,修筑公路时,丫口人有一大半想不明白。然后,当鸣叫的汽车带回财富、信息和电视“锅盖”,又运走了村里的土特产和上大学的青年,村里人想:这才是丫口村真正的生活哩。
(选自《精短散文》)
“对于村庄,最亲近的只有庄稼。”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庄稼人对庄稼的这种“亲近”?这种“亲近”行为表出了庄稼人怎样的特点?
答:


文中写了晚饭后丫口一村人聚集在巨榕下侃天谈地的情景。其中小孩子与壮年人的特写镜头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答:


“当鸡蛋由八分涨到五角,村里的闲聊已经很不重要。”这种“丫口外的干扰”为什么能使丫口的人们产生这样的想法?
答:


本文以“丫口”为题象征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中由贫困逐渐走向富裕的社会现实。请简要说明作者是怎样来揭示这个象征意义的?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陶渊明:归去来兮(节选)
鲍鹏山
①陶渊明曾如一只失群独飞的鸟,现在终于找到了庇荫之地:田园。在诗歌中,在散文、辞赋中,他不厌其详地津津乐道自己田园生活的乐趣与称意,他对他的生活给予了由衷的赞美。荒谬的人生一变而为圆满的人生,这是田园的赐予,是大自然的赐予,更是他心灵孕育的成果。他认识到了,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只有与自然一体,过自然的生活(人之本性亦自然之物),才能超越荒谬性而返璞归真。
②陶渊明显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隐士,但他是第一个把隐居生活写得如此美好、如此充满魅力的。他以前的隐士们似乎在追求艰苦的生活,并乐于向人们展示他们的艰苦生活,以便显示自己道德的崇尚。陶渊明不想向人们做任何展示,这是他自己的生活,他只求自己满意。实际上,我们过分的、矫情的、违背人性的苦行,对道德而言,实在是不必要的。我们高高兴兴快快活活地活着,有什么不对吗?陶渊明就这样给我们活出了一个样儿。
③他是能在生活之中而又能使生活回归人性,从而可以避开荒谬的大智者。他使生活即是人心、人心即是生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不仅在理论的层面上,而且真正从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层面上,合二为一了。当他回归田园时,田园不仅是他的生活环境、作诗写文的“语境”,还是他“委心任去留”的“心境”。生活能得此大境界、大圆满,遍观中国古人,靖节先生一人而已!
④是的,他最先影响我们民族的,是他的这种生活方式、生活姿态,以及他乐观而从容的心态,然后才是他的诗艺。而他诗的魅力则可能正是得之于他生活的魅力与心灵的魅力,他的人格魅力确实在他的诗歌魅力之先。他作品中的很多精彩篇章,可以看成是田园生活的广告。田园生活之乐趣,经他阐发,更是深入人心。虽然同时代的人都为人生的病态的华艳所障目而不能追随他,但时至唐宋,尤其是宋代,在那样一种沉静的文化氛围中,苏东坡等人确实是从陶渊明那里得到一种眼光与视角,得到一种灵感与境界,然后再去寻觅自然之美,体味平淡生活的真味的。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与田园,就是陶渊明式的。陶渊明以他的心灵之光照亮了田园,而田园即着陶之色彩。
⑤在一个专制的社会里,在一个权力肆虐而秩序混乱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正派地生活确实是比较艰难的,他真的必须有陶渊明式的坚定、坚忍及对苦难的容忍。他到田园中找他的归宿,找符合他本性的自然纯真的生活。当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时,他就是一个地道的农夫。回归田园在陶渊明看来,实际上是从官场体制中赎回了自己,使自己重获自由。那些能拥有自己的人最有福了。陶渊明就是这么一个有福的人。幸福不是取决于一个人有什么,而是往往取决于一个人没有什么。如果从“有什么”的角度来看陶渊明,那陶渊明所拥有的太少了:名誉、地位、财富,他都缺乏。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令后人无限羡慕的幸福的人。因为他“没有”我们一般人所不能摒弃的庸俗之心趋利之心得失之心荣辱之心。一句话,那一切使我们“大”不起来的“小”人之心,他都没有。他告诉我们“心远地自偏”的道理,他说他“心念山泽居”,他还自得地说“虚室有余闲”。什么叫“虚室”呢?庄子有言,“虚室生白”,意思是说,清空而无世俗欲念的心灵才能充满阳光。心灵充满阳光,可不就得大从容大安宁大幸福?可不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幸福的人。
作者用“陶渊明:归去来兮”作标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陶渊明曾如一只失群独飞的鸟,现在终于找到了庇荫之地:田园”这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作者为什么说“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请概要简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高处的灿烂
关 瑞
①初秋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着太阳的光芒,用向上的姿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的白云。脚下的野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翅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阳光,透亮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泊般优雅的宁静,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
②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怀念或者回望,然后开始努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过程,在幽暗的路上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需要一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朵。
③我曾经置身一大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沿的草帽,高扬起尖利的弯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纷纷扬扬,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生命中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但隐隐的疼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的农人的眼里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
④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开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我们行走,然后驻足。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方向。于是,我们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的孩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
⑤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明证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
文章第一节是如何描写初秋原野景物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答:
文章第四节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节写农民种的向日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
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请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灿烂”的含义。
答:
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