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民归附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民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他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 A.道、法、儒、墨 | B.墨、儒、法、道 |
| C.法、儒、道、墨 | D.道、 法、墨、儒 |
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如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 )

项长之印 河间玉玺
| A.实行郡国并行制 | B.广泛推行封国制 |
| C.实行郡县两级制 | D.推行单一县制 |
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试分析秦始皇封山的最主要目的是( )
|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
| 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
法国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 B.实现了国家统一 |
|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D.创立三公九卿制度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谪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宗、小宗间有血缘关系 |
|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
| C.各级政权为一家一姓所掌控 |
|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甲骨文中描述分封制的是( )



A B C D
| A.四手共抬一 | 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 |
| C.阡陌纵横之农田 | D.执干戈以卫社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