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民归附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民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他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 A.道、法、儒、墨 | B.墨、儒、法、道 |
| C.法、儒、道、墨 | D.道、 法、墨、儒 |
有学者指出:“十四世纪,一场反叛中世纪精神权威和旧价值观念、开创新时代思想文化传统的运动发生了。”此事件的核心思想是
| A.自由平等 | B.因信称义 | C.人文主义 | D.科学精神 |
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一部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据目录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
| B.制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 |
| C.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
| D.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现过两次思想解放,它们的相同点有
| A.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 | B.针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而提出 |
| C.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 | D.推动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或发展 |
194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工作的目的:“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毛泽东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
| A.长期 “左”倾冒进 | B.具有时代特征 |
| C.始终获得优先发展地位 | D.一直模仿苏联 |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 A.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 | 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
| 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