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的概念,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抗战时期,去过延安的民主人士黄齐生认为“他的制度,是使人不必贪污,不敢贪污的!”“边区做官的”绝大部分不贪污,因为该“制度”是指()
A.“三三制” | B.民主选举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政治协商制度 |
毛泽东写过大量反映革命历史的诗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对应的时期是
A.国民革命时期 | B.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 B.联合地方实力派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实行新三民主义 |
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 010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U/o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010”。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
C.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 D.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
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获取 | 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 |
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 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