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