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
|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
|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
|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
《明夷待访录》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黄宗羲观点最准确的评价是
| A.主张建立伏尔泰式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
| B.资产阶级反封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 |
| C.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
| D.系统提出了构建新社会的美妙蓝图 |
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 |
|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
| C.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
| D.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
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
C.自然环境和资源的 状况决定的 |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
专家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体,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
| B.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
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相互 兼并 |
| D.各国经济命脉正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 |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 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