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①国际上,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55%左右,发达国家为60%。当人均GDP45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70%左右。②中国人均GDP:2009年3700美元,2012年6500美元。
材料二 2013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到北京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他们进行座谈。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材料三 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意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启动城乡户籍改革,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材料四 长期以来,人们对城镇化、城市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传统文化会阻碍城市化,要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就必须摧毁“旧的文化”。2013年5月初,记者调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但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正在消失或遭到破坏。为此,很多专家呼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地方的历史风貌惨遭破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多是些所谓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一些城镇、村庄甚至都变成了“同一张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委省政府做法的政治意义。(6分)
(3)有人认为,“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不可能兼顾的。”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此观点。
中美关系曲折中发展,有合作有争端.2013年7月10日至11日,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双方认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应该从亚太做起,双方应就地区事务加强沟通协调,努力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共同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中方阐述了在东海南海等敏感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中国坚定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主张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协商谈判妥善处理和解决有关领土争议.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实,明辨是非,不做任何可能导致问题复杂化的事.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回答:
(1)什么因素决定了“中美关系曲折中发展”?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并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结合材料分析,两次大会怎样体现了全国人大的职权?
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办了“行风热线”栏目,每天邀请市政府部门的领导人,与群众沟通,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实事,为政府和群众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哈尔滨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开通后
①政府可以更好地接受舆论和公众监督②有利于政府做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
③为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提供了有效渠道④公民可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海南博鳌论坛……这些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盛会充分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中国在世界各地创建孔子学院、共同举办“文化年”、搭建“汉语桥”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融。如今,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了解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品中国茶、吃中国菜,学习中华武术和中医,到中国各地观光旅游。中华文化正在被世界各国人民认知和接受,中华文化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正发出美妙的乐音。
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汲取着外来优秀文化的营养。但在对待外来文化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如热衷于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二是主张抵制外来文化,保持中华文化的纯洁性。(1)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发出美妙乐音。
(2)联系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在文化交流中应如何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