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①国际上,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55%左右,发达国家为60%。当人均GDP45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70%左右。②中国人均GDP:2009年3700美元,2012年6500美元。
材料二 2013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到北京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他们进行座谈。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材料三 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意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启动城乡户籍改革,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材料四 长期以来,人们对城镇化、城市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传统文化会阻碍城市化,要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就必须摧毁“旧的文化”。2013年5月初,记者调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但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正在消失或遭到破坏。为此,很多专家呼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地方的历史风貌惨遭破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多是些所谓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一些城镇、村庄甚至都变成了“同一张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委省政府做法的政治意义。(6分)
(3)有人认为,“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不可能兼顾的。”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此观点。
2015年3月5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提交议案,认真参加审议,积极提出建议,使会议的成果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以及其他有关决议。
“人大代表就是要替人民说话,我这次也要说说农民工的心里话。”作为一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这么说。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康厚明代表的观点,说明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人民说话”?
(3)结合材料说明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政府承诺从2014年起将在京津冀等多个地区开展PM2.5的监测并公布信息,为政府部门的环境决策提供依据。“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调动3.4万亿人民币资金投放到生态环保领域,并加大环保执法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此,各地环保部门陆续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
结合材料,从多角度说明政府怎样才能让百姓走出雾霾。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金砖国家多为人口大国,资源丰富,且都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21世纪以来,经过各自的努力,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已进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之列。2012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
2009年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了5次会晤,各成员国在贸易、金融、投资等诸多领域妥善处理各种分歧、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加强。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金砖国家为什么能够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面对当前能源安全形势,我国石油进口战略要从分散风险入手,主要思路是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在确保中东石油进口的同时,加强与非洲、拉美、中亚及俄罗斯等产油地区和国家的互利合作。另外,我国石油公司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苏丹等非洲国家以及南美地区积极开拓发展市场。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联系观点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又指门风,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在当代中国,家风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甲午马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引发了社会与公众的关注。
(1)传统家风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资源。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在家风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资源。
(2)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从生活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你认为采取怎样的家风教育方式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