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人工膜技术”制作的携有抗某种癌细胞抗体的磷脂微球体药物如图所示。当药物被注射到患有癌症的实验鼠血液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到药物最终大量进入了某种癌细胞内。据此推测,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A.药物分子透过微球体与细胞膜的扩散 |
B.抗体与靶细胞识别后诱发膜融合或胞吞 |
C.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载体的识别并被主动转运 |
D.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癌细胞打开微球体通道 |
对于下列图解,正确的说法有()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③共有5种碱基
④共有8种核苷酸⑤共有5种核苷酸⑥A均表示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②③④ | D.①③⑤ |
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有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
A.0 | B.25% | C.50% | D.100% |
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
A.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 |
B.S型肺炎双球菌的多糖提取物 |
C.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活R型双球菌的混合物 |
D.R型肺炎双球菌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混合物 |
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
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
下列有关科学家实验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实验材料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与结论 |
|
A |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
将R型活菌与S型的DNA与DNA水解酶混合培养 |
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
B |
噬菌体、大肠杆菌 |
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 |
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
C |
烟草花叶病毒、烟草 |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 |
烟草被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
D |
大肠杆菌 |
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 |
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