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 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某DNA分子片断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A为65个,该片段连续复制三次所需C的数量为()
A.245个 | B.255个 | C.455个 | D.280个 |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如果仅要求标记生物细胞中的核酸,而不标记蛋白质,应标记的同位素是( )
A.14C | B.3H | C.32P | D.35S |
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
C.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
A.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 | B.运![]() |
C.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 | 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的 |
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此时
该细胞内可能存在 ( )
A.两个Y,两个色盲基因 | B.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 |
C.两个X,两个色盲基因 | D.一个Y,没有色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