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按下表要求完成操作(表中各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蒸馏水 |
2 |
2 |
2 |
A |
pH=8缓冲液 |
0.5 |
0.5 |
0.5 |
0.5 |
淀粉溶液 |
1 |
1 |
1 |
1 |
甲生物提取液 |
0.3 |
|
|
|
乙生物提取液 |
|
0.3 |
|
|
丙生物提取液 |
|
|
0.3 |
|
总体积 |
3.8 |
3.8 |
3.8 |
B |
(2)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0min。
(3)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4)观察比较四支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C |
回答相关问题:(1)填写表中的数值:A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以及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
(3)本实验还可以用 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大的试管是 。
(4)C的颜色变化深浅程度应为 (用“+”或“-”的数量表示)。
(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种酶的活性大小的关系为 。三种酶的活性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
(1)G在细胞中的 合成,经过 加工后,分布到细胞膜上。
(2)由上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 的方式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两种转运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 ,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 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 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 储存起来。
(3)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 ,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 浓度的稳定。
(4)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 ,临床医学上可用G1含量作为参照指标。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8分)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乙图所示为甲图圆形框内的生物种间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形式存在。图示途径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过程。
(2)现今全世界都倡导的“低碳生活”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________(填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
(3)图乙中B与D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若D的食物来源中,绿色植物占50%,B占25%,C占25%,现有绿色植物100kg,则D最多能增重__________kg。
(4)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人类毁林填湖、毁林建房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人类为了提髙生物多样性,会向某些生态系统中引进新的物种,但要采取谨慎措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8分)下表是植物细胞分裂素发现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历程。请据此作答。
历程 |
时间 |
科学家 |
科学事实 |
① |
1954年 |
斯库格等 |
一定条件下腺嘌呤能促进细胞分裂 |
② |
1955年 |
米勒等 |
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的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能诱导细胞分裂。 |
③ |
1956年 |
斯库格等 |
用新提取的鲱鱼精细胞DNA,不能促进细胞分裂;但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后,却能促进细胞分裂。从处理物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 |
④ |
1963年 |
莱撒姆 |
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类似于“激动素”的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命名为“玉米素”,其生理活性高于“激动素”。 |
(1)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动素”__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植物激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②和③分析,“激动素”可能是_____(物质)。请写出对此加以验证的简要实验思路:将___________ _________加入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观察结果。
(4)植物体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与____________(激素)存在拮抗作用。
(5)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通过调整细胞分裂素与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比例,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完整的植株。
(10分)尖头野山椒果实桔色和淡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果实形状圆头和尖头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将桔色品种甲与淡黄色品种乙进行杂交,子代都是桔色。但有一株圆头变异植株丙。丙进行自交结果如图。
(1)将F1圆头淡黄个体与品种乙杂交,子代表现型为圆头淡黄:尖头淡黄=1:1。将F1圆头淡黄个体与品种甲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圆头变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该基因不仅控制野山椒的果形,还有__________的遗传效应。
(3)植株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丙自交所得Fl中圆头桔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