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古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有“冲冠一怒为红灯”:7月9日晚,兰州一老教师手拿砖块站在斑马线上,只要有车辆闯红灯经过,便用砖块砸向违章车辆。直到目前,警方尚未追究老人责任,车主们也没有找老人赔偿。(7月12日《兰州晨报》)
“拍砖”老教师,年过七旬,“一砸成名”。面对记者老人坦承:“我只砸车体,不砸玻璃,砸玻璃会伤及路人和车内的人。计划中,打算连砸一周。”看来老教师粗中有细,砸车是“有预谋”的,而非一时冲动,见车就砸。
各大网站就此进行的专题调查结果,呈现出一个令人尴尬的景象:调查显示,33万人中有16万人支持老人砸车行为——闯红灯的司机拿他人性命当儿戏,应该受到教训,砸得好砸得解气;仅有6万多人认为老人行为过激——砸车违法,不应提倡。
之所以说这个结果不尴不尬,是因为面对飞向车辆的愤怒而暴力的板砖,大部分参与调查的网民,竟然与事发现场的围观民众发出了一样的“叫好声”,当然据老人讲,现场的人们更踊跃,“还有人响应我,同我一起砸,也有给我找石头、递水的。”我们很难相信,这就是我们这个大力倡建的法治社会的民众基础,难道说这些人的法律理性如此淡漠,竟不知砸车违法,甚至会无意伤人吗?哪怕你砸得再小心,也会总有失手的时候吧?
你对老汉砸车行为看法如何,请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历史上,我国曾多次出现“抵制日货”的呼吁或行动。日前,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收购钓鱼岛并对其实施国有化,在国内引发新一轮的反日高潮,部分民众呼吁“支持国产,抵制日货”;也有民众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完全抵制日货很难付诸实践;有专家也表示,抵制日货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
对此,你如何看待“抵制日货”这一行为?请选择一个方面,并详细阐述你的理由。不少于3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 ______________。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______________。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______________,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仔细观察下列这幅漫画,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并对这种现象进行简要点评。(5 分)
下面“中国”的英语拼写“i”中少了一点,请你发挥想象,用某一图形或标志来代替这一点,并阐释添加的这一图形或标志的含义。
Ch1na
(1)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1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义(30字以内):
从“高”、“明”、“正”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的方框中,然后仿照画线部分的内容,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在中国人的词汇中,有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打头:清廉的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员叫“清官”,文章的儒雅是“清文”。也有不少其他美好的的称誉是,“□”字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