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比较科学的观点
|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这里的“新形势”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第三世界崛起
③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1971年)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指
| A.美国支持台独 |
|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
|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
|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1961~1969年)美国提出同时打“两个半战争”的战略设想,一个是在欧洲抵抗苏联的进攻;另一个是抵抗中国的进攻;半个是对付别处的不测事件。尼克松执政时期(1969~1974年)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同时对付在欧洲或亚洲发生的一次共产党大规模进攻;援助盟国对付亚洲的非中国的威胁,或者应付其他地方发生的紧急事态。在这一战略调整的影响下
| A.美国放弃霸权主义 | B.美苏对峙局面缓和 |
| C.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 D.美欧盟友关系巩固 |
根据中国国情,我国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 B.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