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A.强国御辱 | B.实业救国 | C.民主共和 | D.科学理性 |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A.朱熹 | B.王阳明 | C.李贽 | D.黄宗羲 |
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在怛逻斯战役败于阿拉伯军,唐军的一些工匠被俘,他们将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传人阿拉伯。这项发明应是()
A.造纸术 | B.火药 | C.指南针 | D.活字印刷术 |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
C.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