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是( )
A.首次打破了君主专制统治 |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 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观
所恃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
A.《四书章句集注》 | B.《天下郡国利病书》 | C.《藏书》 | D.《明夷待访录》 |
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A.李白 | B.李清照 | C.辛弃疾 | D.柳永 |
“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
A.北宋 | B.南宋 | C.明代 | D.清代 |
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
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
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 |
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 |
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