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表中的中国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
察举制 |
科举制 |
依据 |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
以文取士 |
方式 |
地方官员举荐 |
自由报考 |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
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时的“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
①政治统治②反清斗争③西学东渐④民族政策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唯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有意利用。”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流动的中书省” |
B.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
C.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 |
D.行省制度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
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
C.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
D.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