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 B.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
C.避免了地方官吏的贪污 | D.使北宋政府有足够的财力议和 |
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农轻重比例失调 | B.计划经济体制 |
C.人民消费水平低 | D.人民公社体制 |
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经济困难 | B.巩固大跃进成果 |
C.加强环境保护 | 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
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 | 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 |
C.大跃进,信心膨胀 | 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 |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分别是指()
年代 |
全民 |
集体 |
公私合营 |
私营 |
个体手工业 |
开始年 |
41.5 |
3.2 |
4 |
30.7 |
20.6 |
结束年 |
54.5 |
17.1 |
27.2 |
0.04 |
1.16 |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D.1978、1982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 B.组织了人民公社 |
C.发动了“大跃进” | D.实施了“一五”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