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一所示,白光透过三棱镜后会按波长不同分散成为七色条带。现有多个图二所示的装置,A是活塞,B是玻璃罩,C是某植物,D是清水,E是红色水滴,F是带刻度尺的水平玻璃管,各个装置中植物的大小生理状态都相同。张华将6套上述装置分别放在图一的1、2、3、4、5、6处,除光照外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且处于严格的最适状态,24小时后读取读数。每个装置红色液滴对应的初始刻度为0,实验结束后的读数记为X,零刻度右侧记为正值,零刻度左侧记为负值。
(1)你认为张华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请在下图的坐标上表现出张华对该实验结果的预期。
若张华的装置实际测量得到的X值小于0,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
A.有无氧呼吸存在 |
B.呼吸底物中有脂肪 |
C.有氧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 |
D.植物呼吸使容器内温度升高 |
(3)张华的同桌李丽也指出,在实际操作中,张华的装置实际上无法准确得到他想要的数据。李丽想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能用于探究“在不同波长的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真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李丽要添加或改动的地方有:
①将6个装置中D里的清水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添加一个相同装置用于测量呼吸量,置于__________中,且该装置中D里的溶液为 。
③添加一个相同装置用于作为对照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但该装置中的C应该为______。
(4)李丽将实验报告拿给当科学家的父亲看,父亲很高兴的表扬了她,但同时也指出该实验有一个缺陷:虽然每个装置所处的环境中光的波长确实不同,但是阳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的__________________却一般不会相同。
![]() |
下图a示基因工程中经常选用的运载体——pBR322质粒,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目的基因如果插入某抗性基因中,将使该基因失活,而不再具有相应的抗性。为了检查运载体是否导入原本没有Ampr和Tetr的大肠杆菌(受体细胞),将大肠杆菌涂布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b的结果(黑点表示菌落)。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按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c的结果(空圈表示与b对照无菌落的位置)。据此分析并回答:
(1)pBR322质粒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其控制着___________等性状。该基因工程中,质粒上的Ampr.Tetr称为___________基因。
(2)与图c空圈相对应的图b中的菌落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目的基因插入了___________中。此大肠杆菌导入了________(填重组.没有重组)质粒。
请据右图分析回答:
![]() |
(1)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移植成功,从分子水平分析,进行基因工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也说明了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_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看,这些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是________________。假如A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A连接的目的基因分子末端是____________
(3)为了能把该目的基因转入到棉花(双子叶)细胞中,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用T-DNA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则该棉花的变异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4)基因转入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实现表达的过程,在基因工程中称为___________。
(5)上述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步骤有。(用图解中序号表示)
(6)如果把该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配子中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控制正常与甲病这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正常与乙病这对性状的基因用B、b表示。已知两种病中至少有一种为伴X染色体的遗传病,请分析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于▲(显性、隐性)遗传病。
(2)II2的基因型是▲;I1产生的精子基因组成为▲;
若II3和II4婚配,预测他们所生小孩患病的几率是▲,如果他们已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的患病几率是▲。
(3)若II3和II4婚配,生了一个患有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小孩,请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并预测相应情况下是否会患甲病。▲。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填字母),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图中表示相同生理过程的有▲(填标号)。
(2)若该生态系统为农田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中使用了农药DDT,则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DDT浓度最高的是▲,该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为减少环境污染,治理害虫的最佳方法是采用▲防治技术,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
(3)若该生态系统出现在地震后形成的土石堆上,则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Ⅱ.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得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材料用具:同种的大小形状相同的新鲜叶片若干、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蒸馏水、记时器等。
(1)实验步骤:
①▲
……
(2)结果预测:▲。
(3)结论:▲。
某学生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照、二氧化碳不足分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小圆片数片,抽取小叶圆片内气体使之下沉于冷开水中置于黑暗处备用,实验中根据在不同条件下小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推测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请回答:
(1)实验1:取一小烧杯,编号A,加入一定量的冷开水;再加入一定量的NaHCO3粉末,使其在水中溶解;用纱布包裹小烧杯后,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放入小叶圆片10片,待小叶圆片下沉于水底,将小烧杯置于日光灯下;记录叶片上浮所需时间。
①参照实验1请简要写出实验2应变化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参照实验1请简要写出对照组应变化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
实验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还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推测因变量的变化。
(4) 浸没于水中的小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