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一词之变表明
①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 ②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实践总要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
|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
|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
|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
|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
右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
|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
|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能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天地为万物之本” | B.“心外无物” |
|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