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是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刚要》已印发实施。某校高三(4)班同学以“聚焦合芜蚌,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政策解读】
在讨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发展政策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列材料:
在获得国务院批准之后,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重大政策试点已于2011年11月26日正式启动。只有用好用足这一政策,才能释放创新人才的潜能。
(1)请你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评说这一政策的合理性。
【观点评说】
同学们一致认为,自主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合芜蚌三地政府要根据本地特点,逐步推进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发展。
(2)请你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政府在推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感悟反思】
(3)结合以上所给信息,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角度谈谈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某班同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组同学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许多国家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见图10),同时获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居民环境质量需求升级等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说明降低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如何对“拐点”尽快到来起促进作用的。
在经历雾霾天气之后,乙组同学认为持续的雾霾折射出我们与美丽中国的距离,于是主动去调查,发现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有: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民众环保意识淡薄等。
(2)治理雾霾,须有作为。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作为。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充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我国需要实现就业的城镇劳动力有2 4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技校毕业生和
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升学的学生,加起来近140万人;需要继续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约有800万人。而我国城镇每年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是1 200万人。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和每个人实现自身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紧密相连,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解决就业问题对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重要意义。(9分)

(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
2009
12.4
9.6
15.8
5.8
2010
8.6
8.2
13.2
5.2
2011
10.1
8.7
13.7
5.1

  注:2011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365元。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6分)
材料二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演了一幕幕“楼市风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房价直线上扬,但人们的购房热情不减。我国居民购房的目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自住(拥有自己的住房),二是投资(通过出租或炒楼获利)。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其中供求比例和消费需求是重要因素。据统计,至2011年8月,全国空置房达到1.23亿平方米。据调查,有85%以上的人有购房欲望,却有七成人买不起房。
(2)针对当前购房热,请你为消费者提出合理建议,使他们成为理性的购房者。(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