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材料一

注: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0%。
材料二  从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材料三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产业支持、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推进城镇化,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城镇化只有突出科学规划,才能避免走弯路。为此,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提高城镇化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
(3)运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城镇化造福人民群众。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法治政府的内涵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历次重要大会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平与效率范畴无论在外延还是内涵上都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发展。
对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环境、劳动报酬、居住环境以及就学等问题依然是许多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
(2) 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如何负责任行使监督权利?(4分)
(3) 谈谈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利?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历时两年多。 在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起草阶段,发展改革委委托和选聘了70多个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对40多个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深入各地群众。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关部门于2009年底形成了“十二五”规划基本的思路。此后,有关部门尊重经济规律对拟议中的《纲要》主要指标进行测算,对支撑“十二五”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作了系统安排,既注意中央的统一又注意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于2010年8月底形成了纲要(草案)的框架。2011年 3月1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请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请回答:青少年学生在文化生活中要如何选择?4分

温家宝强调,越是在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越是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越是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越是要加强决策的民主监督,做到依法行政,以保证“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真正得到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请回答(1)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4分
(2)怎么做到依法行政?4分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实施意见指出今年以来,我省和全国一样,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涨速加快,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请回答(1):影响人们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2分
(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