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材料一

注: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0%。
材料二  从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材料三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产业支持、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推进城镇化,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城镇化只有突出科学规划,才能避免走弯路。为此,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提高城镇化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
(3)运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城镇化造福人民群众。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法治政府的内涵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这是15年来的刑诉法“大修”,突出五大看点:防止刑讯逼供,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近亲属不被强制出庭指证;死刑复核更慎重;增加技侦、密查规定;赋予律师侦查阶段辩护权,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刑诉修正草案五大变化集中体现我国珍惜生命,维护公民的权利,努力减少冤假错案的的主旨。
材料二:道路交通法处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在实践中, 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因素罚款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政府权力设限,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据此,有人提出:只要规范行政裁量权,政府权威就会提高。
材料三:最近一段时间,西方世界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看法和对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地位的看法似乎都有所改变,从前期的“中国威胁论”开始向“利益相关论”和“中国大国责任论”甚至是“中国领导作用论”过渡和转换。即便是没有完全脱离“中国威胁论”的思维,言语上也温和含蓄了许多。
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有关知识分析刑诉修正草案为什么把珍惜生命,维护公民的权利,努力减少冤假错案的作为修改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有人提出:只要规范行政裁量权,政府权威就会提高。根据材料二,请你用“政府权威树立”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该观点的看法。
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

阅读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看图

材料二在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人民不断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道路,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基本框架的确立和完善,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多种途径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2010年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治国、政治透明等方面逐步得到落实。
请你对材料一中四幅画集中反映的政治现象加以简要说明。
材料二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全国两会开幕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温总理说“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材料二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政府不能决定幸福程度,但能够创造幸福环境。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此有人认为,当前增强广东人的幸福感最根本的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材料三作为服务于“平安广东”和“幸福广东”的有力保障,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在全国率先提出2012年要组织开展以“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为内涵的“三打两建”、建设幸福广东的活动。 “三打两建”作为保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是确保广大企业加快发展、平稳度过当前经济难关,确保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保障。
结合材料一,用财政的作用说明政府部门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有人认为,当前增强广东人的幸福感最根本的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结合材料二,用经济知识评价此观点。
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广东省政府为人们创造幸福环境的依据。

阅读以下材料,关注社会热点
材料一 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新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污染物控制项目实现与国际标准“低轨”相接。我们知道空气很轻,被污染的空气很重,治理空气污染的经济负担更是重上加重。减少空气治理的经济压力,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需要企业和个人不断努力,控制PM2.5将不再是问题。
材料二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评论员文章,指出: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和国家就会有危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石头”,就是民意,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意是决定改革方向的基点,改革的需求来自民意,改革的方案征求民意,改革的实施纳入民意,改革的成效民意检验。
根据材料一,用企业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不断努力,控制PM2.5将不再是问题。
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深化改革中更好地体现民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时下,一些人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统美德缺敬少行;对琴棋书画等文化瑰宝及清明、端午等民情风俗不感兴趣,却盲目沉溺于美国大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文化习俗,津津乐道于占卜算命、烧香祈福和帝王文化。
材料二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做的贡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而我国只占到2.6%。
材料三 2011年11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缅甸慈善义演。演出在如梦如幻的芭蕾手语诗《我的梦》中拉开序曲,聋人舞蹈《千手观音》、缅文歌曲《外外赛赛》、京剧《三岔口》及合唱《天下一家》……演出在乐观的手语诗《生命永恒》中圆满结束。中国残疾人艺术家们,以震撼心灵的表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不向困难屈服的尊严,诠释了生命的伟大、顽强和美好,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和残疾人艺术家们的国际视野,深深征服了缅甸观众。
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着哪些突出问题?
阅读分析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结合材料三,运用创新意识哲学知识,说明文化单位如何推出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