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及人均消费情况
|
城镇 |
农村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人均消费 |
人均纯收入 |
人均消费 |
|
数额(元) |
21810 |
18750 |
6977 |
5633 |
同比增长(%) |
8.4 |
11.8 |
11.4 |
19.8 |
注: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为20194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而GDP居世界第2位;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为879美元,不到美国的10%。
材料二 制约我国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除上述材料反映出的问题外,还有政府公共投入不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支出过多,居民预备性储蓄增加;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镇化质量偏低等。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强调牢牢把握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党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依据。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建言献策。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到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
为进一步推进实现“十二五”规划,某省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各市进行实地调研,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对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省情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这个省省委组织调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的必要性。
材料一:或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睁眼忙到天黑”,不存在作风问题;或是态度犹豫观望,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听不到真意见、查不准真“病灶”……查摆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却苦于“找不出问题”。2013年8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传递出这样一个判断: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
材料二:老子《道德经》里说,“夫谓无病,实则病矣”,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温水里煮青蛙”,到病入膏肓,恐怕就悔之晚矣。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中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的合理性。
材料一:乔布斯的一生都与“创新”一词紧密相连,苹果的产品被视作时尚的象征。他领导的苹果公司最早在个人PC上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的iPhone系列产品,利用多点触控技术创造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开发的ipad产品,四个按键就能实现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美国总统奥巴马评价说:“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及创新的作用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奥巴马评价“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 (6分)
材料二:细节决定成败。为了重新设计OSX系统的界面,乔布斯几乎把鼻子都贴在电脑屏幕上,对每一个像素进行比对,他说:“要把图标做到让我想用舌头去舔一下”。有人评论:“近乎变态地注重细节才是乔布斯的成功秘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乔布斯成功的秘诀。(4分)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劳动力投入和出口拉动,没有形成技术、生产率和内需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现在,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变贵”将对那些资源浪费型、环境污染型、劳动力成本低廉型的企业形成“挤出效应”或“倒逼效应”,让那些居于产业链低端、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不得不通过增加技术和管理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不可避免地,生产要素价格的重估将是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一种强制性调整,当中国传统优势不再时,中国不能再“畏变”,而要积极“求变”。
请你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为什么要积极“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