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建筑高度)。回答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
日照间距 |
|
理论 |
实际采用 |
||
① |
24º45' |
2.02 H |
1.7 H |
② |
40º28' |
1.18 H |
1.2 H |
③ |
35º21' |
1.41 H |
1.1~1.2 H |
④ |
26º36' |
1.86 H |
1.6~1.7 H |
表中的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②①③④ | D.②③④① |
冬至日,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根据表中信息,在北京(约40ºN)修建两栋20米高的住宅楼,其理论日照间距约为( )
A.23米 | B.28米 | C.37米 | D.40米 |
如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18、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地形起伏 |
B. |
流域面积 |
C. |
兴修水库 |
D. |
水土保持 |
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如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
A. |
运输时效高 |
B. |
单次运量大 |
C. |
单位运价低 |
D. |
绕行路程远 |
16、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 )
A. |
完善交通网络 |
B. |
做强能源产业 |
C. |
改善环境质量 |
D. |
增加就业岗位 |
如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 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 |
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
B. |
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
C. |
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
D. |
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
1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 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
能源结构 |
B. |
人口密度 |
C. |
资源条件 |
D. |
出行方式 |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如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 |
10~15千米 |
B. |
15~20千米 |
C. |
20﹣25千米 |
D. |
25~30千米 |
1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
A. |
人口总数减少 |
B. |
老龄化加剧 |
C. |
平均年龄减小 |
D. |
劳动力增多 |
10、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自然增长 |
B. |
医疗水平 |
C. |
机械增长 |
D. |
生育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