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建筑高度)。回答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理论
实际采用

24º45'
2.02 H
1.7 H

40º28'
1.18 H
1.2 H

35º21'
1.41 H
1.1~1.2 H

26º36'
1.86 H
1.6~1.7 H

表中的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冬至日,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根据表中信息,在北京(约40ºN)修建两栋20米高的住宅楼,其理论日照间距约为(   )

A.23米 B.28米 C.37米 D.40米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置图,该农牧交错带是很多自然特征的过渡地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

A.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
B.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
C.从草原向荒漠过渡
D.从地势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

导致其自然特征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植被 D.土壤

下图中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40°为纬度),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下列问题。

据图分析,关于图中的地理各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北半球,乙地沿海受寒流的影响
B.地处南半球,湖泊为甲河流的注入地
C.乙地区终年温暖湿润,周边乳畜业发达
D.夏季湖水猛涨,甲河流进入防洪期

据图分析,岩石由新到老的顺序为

A.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
B.岩浆岩Ⅱ、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
C.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岩浆岩Ⅱ
D.岩浆岩Ⅰ、沉积岩Ⅰ、沉积岩Ⅱ、岩浆岩Ⅱ

图为“世界某区城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光照 C.热量 D.水分

该山脉可能位于 ( )

A.亚洲大陆东岸 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南美洲南部西岸 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一“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如图我国某地景观图。据此回答。

秋分日北京时间14:10时,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内蒙古高原

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则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至日当地昼长约14小时
B.夏至日当地正午日影朝南
C.当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46°52′
D.冬季农业生产低温冻害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