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率下降、湿地萎缩,对该区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入围事件一:鄱阳湖“干渴”成蓼子花海11月4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与历史同期相比,鄱阳湖水面偏小32%。蓼子草花迅速进入盛花期,出现百年不遇的花海奇观。
入围事件二:暴雨致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出现1999年以来最大洪涝灾害。
材料二
(1)对比图a中甲、乙两地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
(2)分析冬季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的原因
(3)专家认为,鄱阳湖的干旱和东北的洪涝与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有关。试从积雪冰川的减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联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0分)
材料一珠江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云南省发生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3月10日全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8%,干旱区土壤处于严重缺墒状况。并已经演变为秋、冬、春、初夏连旱的局面。截至1月30日,云南全省作物受旱面积1755万亩,人、畜因旱饮水困难,城区供水困难,昆明、香格里拉等地近日连续发生山火。
(1)据报道,2010年蔗糖、云南特产药材、普洱茶和深圳等地的花市价格上涨。试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2)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对珠三角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上海某科学小组到非洲进行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的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当科学小组到达①地时发现该岛东西两侧景观截然不同,试分析东侧植被景观的形成原因。(4分)
(2)当科学小组到达②海区时,轮船顺流而行,试说明该洋流对沿岸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
(3)沿途经过S国南端的“好望角”,试解释其被称为“好望不好过”的原因。(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沪汉蓉高速铁路,全长2078千米,由上海出发,途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到达成都。该线将连通华东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
材料二宜昌到万州段沿途经过无数高山陡壁和河谷,海拔变化大,共有隧道159座,桥梁253座,被称为“桥隧博物馆”,武陵山区存在许多不为人知的漏斗和落水洞,而落水洞往往又与神秘的暗河相通,构成一个魔幻般的洞穴世界。
材料三沪汉蓉高速铁路(上海至重庆段)示意图。
(1)宜万铁路被铁路专家称为“最难修的铁路”,结合材料分析限制该铁路修建的自然条件。(3分)
(2)万州主动接受上海的产业转移,将给万州带来哪些积极影响?(3分)
(3)简述沪汉蓉高速铁路建设的地理意义。(4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棉花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从春季播种到秋季收获约半年左右时间;棉花发芽出苗时要求较高的温度;生长的后期,充足的日照、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湿度有利于棉铃开裂、吐絮;阴雨天气容易使棉花产生病虫害。
材料二 中国三大棉花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比重变化统计表
棉花主产区 |
1980年 |
1990年 |
2005年 |
长江流域 |
44.2% |
33.3% |
28.1% |
黄河流域 |
47.8% |
58.3% |
43.5% |
新疆 |
3.1% |
7.8% |
27.2% |
材料三 棉花常被种植、栽培于田垄上并用薄膜覆盖地面。
(1)(4分)分析我国不同时段棉花产区种植面积比重的变化特点。
(2)(4分)与长江流域相比,新疆的棉花产量高、品质优,是我国最主要的优质棉产区。分析新疆和长江流域棉花品质差异的气候原因。
(3)(4分)说出棉花播种后采用薄膜覆盖地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