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3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10月21日英国《卫报》的报道说,令人窒息的雾霾让哈尔滨的交通陷入瘫痪,一些地方的能见度不足10米,空气中的PM2.5含量飙升至世卫组织建议容忍最高值的40倍!雾霾的组成非常复杂,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会诱发肺癌及多种疾病。如何防治雾霾应全体中国人的高度重视。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 B.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 D.鼓励燃煤发电和取暖 |
向烧杯中的物质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④ | D. | ③④ |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 | 0℃时,将20 甲物质加入50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0 |
C. | ℃时,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有晶体析出 |
D. | 在 ℃时,甲的饱和溶溶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B. | ||
C. | D. |
把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分别滴加到装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只有乙表面产生气泡;再把甲和丙的金属丝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丙表面无明显现象.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 甲 乙 丙 | B. | 丙
甲
乙 |
C. | 丙
乙
甲 |
D. | 乙
甲
丙 |
下列化学实验的主要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C.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 |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