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父惇,为汉阳太守。奂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郎。
永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①,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和亲,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郡界以宁。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②酋长又遗金鐻③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薄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迁使匈奴中郎将。休屠各④及乌桓并同反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延熹二年,梁冀被诛,奂以故吏免官禁锢。在家四岁,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生为立祠。九年春,征拜大司农。鲜卑闻奂去,其夏,寇掠缘边九郡,杀略百姓。秋,鲜卑复率八九千骑入塞,缘边大被其毒。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赏赐甚厚。匈奴、乌桓闻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唯鲜卑出塞去。
奂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果有勋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縑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光和四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后汉书•张奂传》,有删改)
【注】①美稷:南匈奴单于的居所。②先零:羌族的一支。③鐻:(qú)金属制的耳饰。④休屠各:部落名。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匈奴左奥建台、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美稷寇:入侵
B.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交通:交往
C.羌性贪而吏清贵:看重
D.缘边大其毒被:遭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奂“为国家立功边境”的一组是
①将其众降,郡界以宁
②羌性贪而贵吏清,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③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
④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
⑤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
⑥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奂勇敢善战足智多谋,以极少的兵力出战抵抗南匈奴的入侵,通过招募士兵、占据有利地势等方法击败了敌人。
B.张奂因战胜南匈奴而威名教化大盛于边疆,之后被授予了使匈奴中郎将的官职,平定了休屠各和乌桓的叛乱。
C.因曾被大将军梁冀征召在其府中任职,梁冀被诛杀后张奂受牵连而被免官。鲜卑侵犯边境时,朝廷又任命他为边防大将,这表明张奂有超群的才干。
D.张奂年少时胸有大志,后来做将帅期间建立了不少功劳,董卓仰慕他派人给他送礼,张奂因为不喜欢董卓而拒绝了他的馈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5分)
(2)匈奴、乌桓闻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5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复仁,吉水人。少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遗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已,复使扩廓。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还占城侵地。安南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贤之。
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壁,急呼其妻抱杌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之。已,又召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陈理:陈友谅之次子。②扩廓:人名,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势力首领。③安南:明时贵州属地名。④占城:古南国名。⑤垩(è):粉墙用的白土。⑥杌(wù):矮凳。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B.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C.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D.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嗜:酷爱
B.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赍:携带
C.洪武元年,编修擢:提拔
D.题诗衣襟上褒之美:美丽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复仁故友谅臣也人其雄健,呼宋将军
B.谒太祖九江以见与可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C.帝闻贤之所解数千牛矣,刀刃若新发于硎
D.大兵所向皆摧,不降屠橐驼非能使木寿孳也

下列句子都能表现罗复仁“质直”(质朴正直)的一组是()
①知其无成,遁去
②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
③汝行,吾不汝误也
④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
⑤在帝前率意陈得失
⑥间幸其舍,负郭穷巷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复仁少年好学,被陈友谅赏识任用,但发现陈友谅难成大事后果断离开,后来跟随太祖,得到了太祖赏识。
B.罗复仁在劝降陈理前,向太祖顿首,说如能保证陈理一家做官,自己就死而无憾,后来劝降时恸哭,暴露其性格软弱的一面。
C.罗复仁出使扩廓处慷慨陈词,且安全返回,后来又成功劝说安南归还侵占的土地,展现了劝说方面的辩才,捍卫了国家尊严。
D.罗复仁在正式拜辞皇帝之时,皇帝赐给他大布衣;后来罗复仁还请求减免江西地方秋天交纳的粮食,显示了他对百姓的关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瓶粟屡罄:净尽 B.今日此果报罹:遭到
C.不岁月,异年谱也次:次序 D.自其臂曰啮:咬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想余生平叹慧业文人
B.駴駴野人昔有西陵脚夫人担酒
C.笠报颅,以蒉报踵犹思摹榻二王,流传后世
D.又唯恐是梦吾无意于人世矣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石报枕,仇温柔 B.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C.恍然犹意非真 D.其为痴人则一也

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愕窒不敢与接

A.视为止,行为迟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汝殁以六月二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枕中记》中“黄粱一梦”的故事,喻指自己过去的富贵生活如虚梦一场。
B.作者批评西陵脚夫“破其瓮”,而“得其梦便好”的想法,又揭示了寒士中试的不易。
C.作者自比“痴人”,犹喜说梦。承认自己虽大梦将寤,仍旧难舍名根,故有种种记叙。
D.本篇写出了作者的生活变迁、心路历程,透露出自嘲、自悔的情绪,可谓言约而意丰。

翻译下列课内文言文的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译:
(2)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翠柳
(清)曹衍东
维扬汪本,以手谈自诩。尝游于京洛缙绅间,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称“棋汪”。由是一枰之上,方罫之间,闻汪生之风者,可以不战而先
一日,游三楚,寓武昌。太守张公,高手也,癖于木野狐。因与汪弈,三战三北,汪盛气临之。太守衔汪,因欲得一胜汪者快意,而寥寥。
张于静夜灯前覆汪胜局,反覆凝思,计无所出。一婢名翠柳,慧能。捧茗在张公侧久立,乃曰:“莲漏三滴,犹抱石子不寐,夫人将不耐等矣。”张不答。翠柳指局曰:“但此间争一着先耳。”张恍然。遂命与弈,终局翠胜,张大喜,曰:“可儿,明日当与汪弈,为我一洗前辱。”
辰起,请汪及众宾至,复布局,曰:“今日有小女子学步者,愿先生教之。”汪漫应焉。张公呼翠柳出,汪视之,垂髫丫髻儇婢也。立案前,入局即持白子曰:“棋让一先。先生请下黑子,可以前驱胜我也。”汪颔之。甫三四着,汪色变。翠曰:“先生面矣。”翠上下嬉顾,略不经意,而子落枰间,一座皆惊。翠又曰:“先生汗出矣。”汪赧颜沉思,下子愈迟。翠随手掷之,疾若鹘落。既而翠柳棋声乃与笑声丁丁格格相酬答;汪如木偶,子更无着处。翠以手自捏其凤翘曰:“先生坐,亦知立者苦否?”众粲然。而汪神丧志沮,辙乱旗靡。忽为翠柳西北角上劫去十数子,如方塘一鉴,白鹭数点而已。翠乃以长袖自掩其口,胡卢曰:“先生负矣!先生负矣!”零碎连步以入。汪目望洋,不知所为,是局固未终也。
汪蹩躄返寓,明日遂行。
【注释】①手谈,指下棋。 ②木野狐,围棋的别称。 ③莲漏,古代计时的工具。 ④凤翘,女性的凤形首饰。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不战而先馁:丧失勇气
B.太守汪衔:对……怀恨在心
C.而寥寥卒:(直至)死亡
D.先生面矣赧:羞惭脸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称“棋汪”我欲之梦吴越
B.因欲得一胜汪者快意发天下丁男守北河
C.一婢名翠柳,慧能且为祖国死,亦义所应尔也
D.忽为翠柳西北角上劫去十数子尝学琵琶穆、曹二善才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游于京洛缙绅间,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
理解:曾经和北京、洛阳的一些达官贵人交往,并被吴桥的某大司马赏识
B.今日有小女子学步者,愿先生教之
理解:今天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儿,希望得到先生的指点
C.汪目望洋,不知所为
理解:汪本眼神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D.汪蹩躄返寓,明日遂行

理解:汪本拖着疲惫的双腿踉踉跄跄返回了住所,第二天就走了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交代了汪本高超的棋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B.翠柳边下棋边说笑体现了她的活泼轻松,这与汪本的心情形成了对比。
C.翠柳说汪本坐着不知别人站着的苦,是揶揄汪本犹豫不决,落子太慢。
D.一个丫鬟在终局前就战胜一代围棋高手,说明了“山外有山”的道理。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取材于《荀子·修身》)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验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文属:连缀
B.连公府不就辟:通“避”,逃避
C.衡不当世慕:趋附
D.为河间相出:离开(朝廷)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骄尚之情
秦王与群臣相视
B.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幽武置大窖中
C.大将军邓骘奇
秦有余力而制
D.验以事

斯天下民至焉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B.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不曾发现有这样的现象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
B.第一段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载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了其在文学上的造诣。
C.第二至第四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其中第二、三段是整体概括,第四段介绍了候风地动仪。
D.作者行文笔法多变,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绘,虚实结合,摇曳多姿。

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对之如何评价?(不少于150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