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幽幽的相思之苦。“意象”反映了
|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 |
|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
|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
2015年春节即将到来,一些佛教名山迎来了部分高三学生家长,他们祈祷着今年高考自己的儿女能考个好成绩。这种世界观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C.客观唯心主义 | D.主观唯心主义 |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微公益”的新理念一反公益乃富人团体的慈善作为这一观念,倡导普通大众从身边小事人手,汇聚点点滴滴的侧隐之心和举手之劳,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传递爱心。这说明()
①精神文明建设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④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体现了()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说明人民群众是()
①认识产生的来源②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文化创造的主体④先进文化的享受者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面是宜昌某小区居民写给某国家机关负责人的一封信,你认为该信最可能写给谁?()
| A.基层法院院长,要求依法行使侦查权,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
| B.区长,要求建立务实高效的责任政府、建立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 |
| C.居委会主任,要求召开业主大会,制定行政法规 |
| D.公安局局长,要求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