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汶川地震到云南盈江地震,从海地地震到日本特大地震。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地震发生人类能否准确预测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地震的成功预警来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 |
B.地震预警是人们改造客观规律的结果 |
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
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
尽管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他建议,“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应该强化地震预测工作。关于地震的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终有一天人类能够做到预测地震 |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可变的联系,人能正确认识规律 |
C.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能够在未来做到预测地震 |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人类会做到科学预测地震 |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10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③人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无中生有”、“指鹿为马”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它们共同体现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C.形而上学的观点 | D.唯物主义的观点 |
陆九渊3、4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8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很有关。这些故事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
B.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
C.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D.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
B.社会存在是客观的,决定人的思维 |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
美国苹果公司原董事长乔布斯不仅创造了魔器般的“苹果”,而且对哲学情有独钟。他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能为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都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