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提高了近600倍;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
今年年初,应温家宝总理的邀请,12名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基层代表,出席国务院征求意见的座谈会。这体现了
A.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B.政府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
C.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 D.公民有向国家权力机关反映意见的权利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行政机关应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政府信息。前不久,辽宁沈阳市民温洪祥要求沈阳市政府公开财务账目,以及政府各部门年度财务审计结果。沈阳市官员对此表示,财务公开尚无先例,难度很大,加上社会关注度高、敏感,公开后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不予提供这些信息。沈阳市有关官员的表态和做法
A.严守了国家机密 |
B.不利于维护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
C.说明该政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不强 |
D.不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就像看到“神舟”六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 B.惟我独尊 | C.博大精深 | D.独树一帜 |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句流传至今几千年,影响了几十代中国人。为了纪念他,形成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点雄黄、对诗歌等风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屈原一身正气,宁折不阿,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过端午节应着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然而,现在除了吃粽子,其他的风俗已被风蚀殆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lO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