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浓度的2,4-D可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正确解释是:
|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
| 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
|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
|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
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
|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
| C.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
| D.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 粉状硫 10g |
K2HPO4 4g |
FeSO4 0.5g |
蔗糖 10g |
(NH4)2SO4 0.4g |
H2O 100ml |
MgSO4 9.25g |
CaCl2 0.5g |
|
| I |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 Ⅲ |
+ |
+ |
+ |
+ |
+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
| B.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
| C.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
| D.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
下列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④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A.体液凋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条件反射![]() |
B.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细胞免疫、非条件反射![]() |
C.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特异性免疫、本能![]() |
D.非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排斥反应、条件反射![]() |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7/2200 | B.1/22 | C.1/88 | D.3/800 |
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 A.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
|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
|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
| D.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