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
A.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 |
B.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 |
C.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 |
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 |
右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两装置的温度:T甲>T乙 |
B.若将装置甲改放成等量破碎的酵母菌细胞,其他条件不变,则测定的温度比之前低 |
C.装置乙中的葡萄糖液煮沸冷却后加入的目的是排除溶解氧,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
D.装置乙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热量散失,但生成少量ATP |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 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 和3 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
B.1 和2 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
C.2 和3 都能产生大量ATP |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
下列有关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
B.人体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 |
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 |
D.人体在剧烈运动中,通过机体神经和体液调节,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加 |
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A.线粒体的内膜 |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
C.内质网的膜 |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
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温度升高A点上移 |
B.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 |
C.曲线1代表对照组的实验结果 |
D.化合物P对淀粉酶有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