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四地按照从南到北顺序排列的是 ( )
A.甲乙丙丁 | B.丁乙甲丙 | C.丙丁乙甲 | D.丁丙乙甲 |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
D.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 |
B.该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虚假城市化”现象明显 |
C.图示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大量供应国际市场 |
D.该图所示的河流流量大,每年定期泛滥,给中下游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地区最不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A.石质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酸雨 | D.沙尘暴 |
下列地质地貌景观,最有可能在上图中甲地发育的是
①②③④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对植物来说,同类植物由于生长状况、健康程度不同,其反射率也有较大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在遥感彩色红外线图片上能把健康的和受病害的松树区分开来,其原理是
A.健康松树的反射率在任何波段都高于病害的松树 |
B.健康的松树在0.4~0.76微米波长范围内反射率高于有病害的松树 |
C.在波长0.8~1.4微米范围内有病害松树的反射率明显低于健康的松树,病害越重, 此波段反射率越低 |
D.在波长大于1.6微米时,健康松树的反射率高于有病害松树 |
松树属针叶林,要把松树与阔叶林区分开可利用
A.GIS技术 | B.RS技术 | C.GPS技术 | D.计算机技术 |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乙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
B.甲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乙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
C.甲、乙人口重心迁移方向大致相反 |
D.乙人口重心大约向北迁移1° |
我国汉族人口重心位于
A.长江流域 | B.黄河流域 |
C.东部沿海 | D.华北平原 |
读某国家经济活动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影响该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河流 | B.矿产 |
C.交通 | D.农业 |
有关该国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 |
B.有多个经济区,说明该国是发达国家 |
C.大型水库的建设,主要是调节河流的径流量 |
D.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
该国发展工业,应侧重发展
A.原料指向型工业 | B.市场指向型工业 |
C.技术指向型工业 | D.资金指向型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