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成都市某校“地理社团”在2013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图示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两地该季节风向不同,①地风向是           ,③地风向是          ,指出该季节①③两地盛行风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地               ,③地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赞比西河上,如活动区域④所示,宽度超过两公里,瀑布奔入玄武岩峡谷,水雾形成的彩虹远隔二十公里以外就能看到。倾注的河水产生一股充满飞沫的上升气流,游客站在瀑布对面悬崖边,手上的手帕都会被这强大的上升雾气卷至半空。而瀑布附近的“雨林”(“雨林”是瀑布附近的一片长年青葱的树林)又为瀑布这一壮景平添了几分姿色。
(2)⑤→⑥→⑦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④⑤两地都有“雨林”景观,所体现的地域分异特点不同,④地属于             地域分异规律,⑤地属于           地域分异规律。结合上述材料解释④地“雨林”的形成原因。
(3)②⑧两地都有大面积沼泽,分析两地沼泽形成的不同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4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图1—63
(1)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
(2)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日期是 ,南极圈上的昼长是 小时,赤道上的夜长是 小时。
(3)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在 点(字母)。
(4)北极圈内的极昼时间比南极圈内的极昼时间­­­­­­­­­­__(长短),原因是

42.读下图(图中斜线部分表示黑夜,θ=23°26′)

图1—62
(1)据图判断日期大约是 前后,若G点地方时为14时,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2)图中E、F、H、G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是
(3)按昼长由长到短的变化情况依次排列是

45.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读下图回答:

图1—65
(1)日OP最长,三个月后,该地昼夜长短状况是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方向,其精确纬度是

4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64
(1)画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
(2)画出黄赤交角并注明度数。
(3)这一天A地正午太阳高度是,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北极圈上昼长时间为小时。南极圈上昼长时间为小时,赤道上昼长时间为小时。

41.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读图回答:

(1)NA的经度为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_。
(2)这时北京时间为7月________日_________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是_________与_______之间;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