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中的名句,其含义就是指温暖湿
润的东南季风吹不到玉门关。
(1)分别说出图中各地形区土要外力作用。
(2)请解释“春风”为何吹不到玉门关?
(3)推测图示地区古代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材料一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
2008年,我国夏粮生产已实现连续5年增产,单产也创历史新高,切实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其中,商品粮基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
图4一10
1.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乙基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
3.简述甲基地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4.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________商品粮基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5.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材料二某河段地区图及图中M地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前后冬春季节的有关实验资料。
图4一9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物 |
大气水分 |
|
实施前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实施后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l)M所在地形区是________,其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数据,概括M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哪些改善?
(3)M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缓解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积极作用?
中新社郑州2008年8月11日电素有“中国粮仓”美誉的河南省作出决定,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河南建设成全国粮食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年产量在目前500亿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150亿千克,达到650亿千克。读河南省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4一5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下列属于河南粮食生产的优势或不足的是(多选)
A.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 |
B.耕地面积广阔 |
C.劳动力资源丰富 |
D.中低产田比重大E.旱涝灾害频发 |
(3)为实现上述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
(4)目前我国粮农增产而不增收甚至人不敷出的现实屡挫粮农生产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面临巨大挑战和危机。为此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读下面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一4
(l)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多选)
A.扩大生产规模 | B.提高机械化水平 | 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 D.改良品种 |
(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
结合东北区域图4一1,回答下列问题。
图4一1
(1)图中A、B曲线分别代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和pH值为5.6的曲线,请判断:B曲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区域大部分地区4.5<pH值<5.6,推测该区域的能源消费构成可能以________为主。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其中______所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该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图示分析,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