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小亮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把一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把一个画有角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而成,可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 使E、F成为同—平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上某一角度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ON位置。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改变入射光线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改变,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ON(选填 “靠近”或“远离”)。由此可知反射角___________入射角;
(3) 把纸板F向后折,则F板上______接收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 由此可以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经M反射后,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由此表明:光反射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
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mL。

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 

一些物质的密度
物质
硫酸

煤油
酒精
密度(kg·m-3
1.8×103
1.0×103
0.8×103
0.8×103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电流表突然无示数。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上。

(1)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强同学用一只完好的灯L替换电路中的电阻,闭合电键S,观察灯的亮暗情况。若灯L亮,说明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灯L不亮,说明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为4.5伏、7.5伏和9伏中的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小灯泡标有“4.5V”字样,估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于1.5瓦。他按图连接好电路,先将变阻器的滑片移至________端(选填“A”或“B”),然后闭合电键S,再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观察到小灯泡发光逐渐变___________(选填“亮”或“暗”)。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变阻器的滑片P恰好在中点上(即连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小华所用的电源电压为_______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瓦。

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5.25___________(填单位)。

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______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与凸透镜焦距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________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