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小亮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把一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把一个画有角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而成,可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 使E、F成为同—平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上某一角度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ON位置。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改变入射光线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改变,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ON(选填 “靠近”或“远离”)。由此可知反射角___________入射角;
(3) 把纸板F向后折,则F板上______接收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 由此可以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经M反射后,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由此表明:光反射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_______起来,
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由两节新干电池组成,小灯泡L标有“2.5V”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 1Α”字样。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电路正确连接完整。要求:闭合开关S前,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左端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到灯泡L不发光,电压表示数为零。将电压表分别正确并 联在AB、AC、AD两端,发现UAB=UAC=0,UAD>0。请判断,发生故障的是______断路 (选填:AB、BC或CD)。
(3)故障排除后,小明通过实验测得如表所示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W.
实验次数 |
电压表示数U/V |
电流表示数I/A |
1 |
2.0 |
0.17 |
2 |
2.5 |
0.20 |
3 |
3.0 |
0.22 |
(4)小明又取了一个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旧灯泡进行实验,发现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灯泡亮度明显偏暗,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这只灯泡的玻璃内壁变黑,灯丝变细,消耗的实际功率变的缘故(选填“大”或“小”)。
(5)小王通过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比较出“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一半时的电功率P1”和“实际电流是额定电流一半时的电功率P2”的大小,则P1P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小明将灯泡换成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他接着进行正确的操作,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为读取正确的电流值,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移(选填“左”、“右”),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停止调节,读出电流表示数。按照小明的实验设计,为了能完成实验,所选定值电阻的最大值为_____Ω。
(一)小刚在探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提出了“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的问题。如图所示,他让一小球从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并逐渐减小水平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然后测量小球的运动距离。
(1)实验时小球每次都从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滑,是为了让小球在水平木板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______相同。
(2)由图可知,小球在很光滑的木板上前进的距离最大,这说明平面越光滑,小球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________。
(二)小刚同学为了参加体育考试,想测试一下他穿橡胶底和牛筋底的运动鞋时哪个鞋底表面更粗糙。
(1)如图甲所示,他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橡胶底运动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
(2)小刚发现牛筋底的运动鞋较轻些,于是便向鞋中添加了适量的砝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拉动过程中小刚发现,匀速直线拉动鞋实际很难控制,于是他将鞋放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当他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鞋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4)小刚比较出了哪双鞋摩擦力更大后,他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l时间内木块静止;从t1时刻开始,木块发生运动,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t1~t2时间内木块作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在变);木块在t2时刻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对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像,则当用F=6.3N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当用F=6.8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
(1)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②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点。此成像原理可用在上。(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2)下表是小林同学探究某种晶体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他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林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温度/℃ |
98 |
91 |
85 |
80 |
79 |
69 |
79 |
75 |
71 |
67 |
64 |
61 |
①错误的数据是℃。
②该物质凝固过程(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所示。
⑴此实验加热过程是通过方式来增大烧杯中水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⑵下表是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水的温度记录,其中有一个记录错误的实验数据,请指出该错误的数据是,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5 |
98 |
98 |
⑶改正数据后可判定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没有有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⑷请根据表格的正确数据在图中画出水加热直至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