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件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 (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
C.宣扬罗马教皇的精神权威 |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达尔文 | B.莎士比亚 |
C.伽利略 | D.牛顿 |
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
B.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
1969年,毛泽东给当时的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三国演义》的典故,建议
A.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 B.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
C.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 D.中日邦交正常化 |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
A.这一现象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
B.这一现象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
C.该现象表明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 |
D.该现象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