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既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这一评价说明莫言的作品
| A.深刻反映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 B.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新流派 |
| C.兼具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 | D.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 |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 B.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
|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
胡德平在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时谈道:“只有行政是可以真正集权的,因为处理政务要讲效率,就像是军事长官要处理军事问题那样。但政府的权限必须明确,法律未授权的领域,绝对不能进入。”胡德平认为行政集权必须
| A.使行政权集中行使 | B.少数服从多数 |
| 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D.依宪法行政 |
孟德斯鸠指出:“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其核心观点是
| A.政体自由与公民自由相矛盾 | B.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 |
| C.法律规定与公民权不可分割 | D.法律规定的自由与事实不尽一致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
| A.英、法、美、德 | B.法、英、美、德 |
| C.英、德、美、法 | D.法、德、美、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