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有18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这个战斗情景出现在
A.日德兰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马恩河战役 |
《资治通鉴》载:“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当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以供糗粮,设牧监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加强边疆行政管理与军事部署 |
B.从内地迁移百姓巩固边防 |
C.从军事角度实施屯田戍边 |
D.加强道路建设以运输军械军粮 |
《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 |
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 |
C.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
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 |
羊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在距今约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中就已经出现陶型羊的形象。商代用羊的肩胛骨占以问凶吉,甲骨文中就有羊的象形文字。有人统计古代典籍《诗经》中讲到羊的诗篇有13篇之多。可以说()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羊的国家 |
B.“羊文化”与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 |
C.羊的温顺、亲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 |
D.先秦时期羊是古代先民尊崇的吉祥动物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获得了惊人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B.经济体制的调整创新 |
C.凯恩斯主义广泛应用 | D.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
对下表数据信息的解读,准确的是()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推动了英德贸易的发展 |
B.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德国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
C.殖民地是英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
D.德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