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的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
     
甲                              乙                        丙
(1)如甲图,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2)甲图中,若在图中所示箭头处给予一个适当的刺激,电表的指针将                 
(3)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乙图),从神经元的结构来看,坐骨神经中的神经纤维属于神经元的             部分。图中刺激l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 cm和10 cm。则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             
(4)刺激强度与兴奋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2: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
①请在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假设1、假设2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假设1     假设2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丙图),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上述两种假设中符合事实的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报导,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携手新疆天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工作者,成功地克隆了靛蓝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用B表示)和红色花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用D表示),将它们分别与棉纤维特异表达启动子PTL12相结合,构建成棉花纤维表达载体,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上述载体导人棉花中,在当代就获得了具有靛蓝色纤维和红色纤维的棉种(原来棉种是白色的)。请回答:
(1)在将靛蓝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和红色花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与基因的运载体结合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
(2)靛蓝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和红色花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棉花纤维中的成功表达说明了两种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是通过,进而控制棉花纤维的颜色的。因为构成棉花纤维的主要成分是(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3)假定靛蓝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B)和红色花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D)导入棉花后并整合到了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将具有靛蓝色纤维和红色纤维的棉种称为彩色棉,只有靛蓝色纤维称为蓝色棉,只有红色纤维称为红色棉。则:
①该彩色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值是
②如何利用彩色棉自交后代筛选出彩色棉新品种?(简要回答即可)

③如果杂种具有优势(成对的基因都是杂合的),如何以彩色棉(基因型为BbDd)自交后代为材料,制作彩色棉杂交种供农户使用?(用遗传图解表示)

某生物技术员对一个小池塘(未受到人类干扰)中几种生物进行了一年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1)采用样方法时,要注意。这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估算值更能接近
(2)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变化曲线。

(3)画出池塘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
(4)甲与乙的关系是;丙与丁的关系是
(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未来变化方向的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是等。
(6)影响丙种群数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有(至少写出3种)。

科学研究发现海胆卵细胞受精后的5小时内蛋白质合成量迅速增加。为此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卵细胞受精后的5小时内合成蛋白质模板(mRNA)的来源。
实验材料:刚受精的卵细胞(若干)、放线菌素D(mRNA合成抑制剂)水溶液、蒸馏水、细胞培养液等(蛋白质合成量的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实验步骤:
(1)
(2)
(3)
结果预期及分析
(1)若,说明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原来就存在于受精的卵细胞中;
(2)若,说明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有原来存在于受精的卵细胞中的,也有DNA新转录合成的;
(3)若,说明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DNA新转录合成的。

请根据右图回答:

(1)B时期的名称是,该时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有个DNA分子。
(2)DNA的复制和转录发生的时期是(填字母),原因是该时期,DNA分子充分伸展开来。
(3)减数分裂过程的某个时期,其染色体排列情况与C相似,所不同的是此时期细胞中
(4)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从能否增殖的角度看,可能有三种去向:(如人的神经细胞);(如淋巴细胞);(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右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
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①脱落酸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