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54-1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 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图可知,从2008~2012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 型增长。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发现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肥力及土壤含水量均不同,结果如图。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土壤含水量 (低于/等于/高于)河滩地,土壤肥力 (低于/等于/高于)河滩地,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对河滩地进一步研究,获得如图54-3所示规律。根据图54-3分析,在干旱的气候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量的变化趋势 (增多/减少)。
科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些调控基因的调控,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中还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的实验设计,请你继续完成下列实验。
(1)用 分别处理癌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2)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脏细胞进行核质分离。
(3)将 重组融合得到细胞甲,将 重组融合得到细胞乙。
(4)取两只培养瓶分别编号A、B,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5)取等量的重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分别放入到A、B两个培养瓶内进行培养。
(6)观察并记录A、B两个培养瓶内的细胞形态变化。
预期3种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实验结果为 ,
则调控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
②若实验结果为 ,
则调控基因存在于细胞质中。
③若实验结果为 ,
则调控基因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下图中的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A中含有 条染色单体,此细胞在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理由是 。
若图A所示细胞来自杂合子且在2的某一位点上有一基因a,对应图C中DNA含量为2C时,该培养液中共有 个基因a。
(2)若图A示胚胎干细胞,正处于培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无机盐离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 。
(3)图C中的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则处在B图的 期(填图中符号)。
(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C中DNA含量为 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10分)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后代需进行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可见细胞融合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表示两种植物体细胞,则由d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原理是______,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
(2)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淋巴细胞,则d细胞特点是______。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_的特点。生产上,一般不能通过直接培养效应B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是______。
下图方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a),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条食物链,其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和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3)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包括(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②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③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4)据资料显示,该生态系统每年7~8月份容易发生“鱼病、鱼死”现象,且有进一步严重化趋势。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5)若要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采取的措施是(答出一点即可)。
如果下列图一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分析和②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一中的等过程;参与图一过程④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
(3)图二中A表示_的能量,B表示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除了图二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4)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