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分别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有( )
①地广人稀②水热资源丰富③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④劳动力充足⑤耕地面积广大
A.②④ | B.②③⑤ | C.②⑤ | D.①③⑤ |
甲、乙两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①土地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壤次生盐渍化④湿地遭破坏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④⑤ |
图中甲、丙在晨昏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问题。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②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③乙、丁两地自转速度相同
④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
①烟台市(约37.32°N,121.2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②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③烟台市正处于小麦播种季节
④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图2为某气象站发布的墨西哥湾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上升速度快 | B.形成锋面雨 |
C.凝结核多 | D.气温较低 |
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A.8日13时 | B.8日23时 |
C.9日13时 | D.9日23时 |
图1为世界某一区域,该区域在较长时期内受图中气压系统控制。在此期间,某科考队从甲到乙进行横跨半岛的科考活动,读图回答问题。关于这次科考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图示线路考察距离约为l100km |
B.按图示线路考察距离最短 |
C.考察期间当地多低温晴朗干燥的天气 |
D.科考队沿途看到的植被,叶片常绿坚硬,多披茸毛,常有分泌芳香油的腺体 |
图示气压系统较长时间控制该区域时
A.图示地区正值旅游旺季 |
B.图中海域风大浪高,船舶航行安全隐患多 |
C.英国多次受暴雪侵袭 |
D.鄱阳湖流域大批候鸟栖息 |
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 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
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 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
解决③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A.增加人工降雨 | B.修建梯田 | C.大力开采地下水 | D.跨流域调水 |
读表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问题。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海拔高度 | D.洋流性质 |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