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气候的干燥程度。下图示意中国部分区域年干燥度分布。
(1)描述图中1.5干燥度等值线的走向,并分析图中甲处干燥度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原因。(5分)
(2)依据干燥度等值线分布状况,分析沿40°N纬线自西向东降水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4分)
(3)图中乙区域土地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4分)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2009年2月7日,图中所示地区南部发生森林火灾,干热的大风使大火迅速蔓延,造成上万人无家可归。
材料二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近日遭遇50年来罕见的洪灾,直到2011年1月11日受灾最重的昆士兰州已有多达23个城镇为洪水所困,而且越来越多城镇因被淹没而逐渐“消失”,昆士兰州已形成了一个比德法两国面积总和还大的“内海”。
材料三从2010年9月23日至今,除山东半岛东北部,全省120多天无有效降雨。省水文局表示,若春节前无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概率将达到60年一遇,枣庄、泰安、莱芜、临沂、日照、聊城将达到100年一遇,菏泽、济宁将达到200年一遇。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
(1)此季节图中所示地区南部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原因(2分)
(2)此季节图中北部地区洪水泛滥的原因(2分)
(3)针对山东半岛的旱情,应该采取什么的措施来缓解旱情?
材料甲、乙两图分别是山东省“水系分布略图”、“部分钢铁工业分布图”
(1)描述甲图中A河在山东省境内河段的水文特征,并简述该流域段许多河流没有注入A
河的原因。
(2)为建设经济强省,山东省将乙图中①、②两地钢铁企业重组后,在③地建设大型钢铁
厂,简述这种变化对该企业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内新城略图。
材料二经专家对植被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4类:①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刺槐等;②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③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④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摘自:科学时报2007—06—19)
材料三中非合作项目之一: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埃及资源和地缘优势,在埃及投资建设纺织厂,70%以上的产品将出口到欧洲、美国以及中东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图中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并说出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3分)
(2)判断新城位于图中A、B、C的何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甲乙两居住区房价
差异的原因。(6分)
(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当地选用杨树、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分析评价其生态意义。(4分)
(4)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6分)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埃及建纺织厂的区位优势。(6分)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 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2)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3)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甘肃舟曲位于甘肃南部山区,2010年8月7日22点左右,甘肃舟曲县突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瞬间冲进县城,并形成堰塞湖,至少造成127人遇难1294人失踪。
(1)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简述该地形区的地理意义。
(2)读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分析图示地区降水的分布特征。
(3)图中字母B代表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是,分析该线闭合区域降水出现差异的原因。
(4)分析图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5)读图和材料二,简要分析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