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地理—环境保护】
霾(mái),空气中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下图为广州地区雾、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自1954年—2006年广州地区雾、霾天日数变化的主要特点。
逆温是指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偏高的现象。
(2)简要分析逆温条件下更容易形成霾天气的原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德国气象家魏格纳由甲、乙两大洲之间的海岸线相互对应,尤其是甲大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乙大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海湾非常吻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1)试分析纳米贝、维多利亚两城市的气温异同。
(2)对比图中①②附近海域渔业资源数量差异并说明原因。
(3)若想找更多论据证明大陆漂移说的合理性,你认为可从哪些方面人手?

读亚洲南部地区图,回答问题。

(1)描述A区域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水稻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地区和高原东北部,评价印度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3)图中B地区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试从大气热力过程分析该地区太阳辐射最强,气温低的原因。

阅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和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国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资源较贫乏,常规能源短缺。该国农牧业高度发达,以乳肉畜牧业和家禽饲养业为主,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约65%供出口。
(1)描述甲国地理位置特征。
(2)分析甲国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
(3)为解决能源问题,你认为甲国应重点开发水能还是风能,为什么?

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10分)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