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以下关于“观察菠菜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与分布”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全过程保持活性可以看到移动的叶绿体 |
B.使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内膜 |
C.实验前需要将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条件下培养 |
D.实验过程不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但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来观察 |
如图所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 时期的细胞都含有23 对同源染色体 |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 段某时期 |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 时期 |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 时期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两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缺失 |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bb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5/8 | B.1/4 | C.3/4 | D.3/5 |
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甲所示;为研究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和花的顶生与腋生性状的遗传规律,设计了两组纯种豌豆杂交的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甲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由图乙可知花的着生位置由细胞核基因控制 |
B.图甲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是5∶3 |
C.由图甲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
D.图乙豌豆茎的高度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子一代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该实验中亲代的腋生花都需进行去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