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号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                                                 有关。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各图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在A图中,由物中P突变为物种P’,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天门冬氨酸改变成了。(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门冬氨酸GAC)
(2)B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叫
(3)C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
(4)D图中过程2常用的方法是

假设某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A、a与B、b、C、c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并且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物高度呈正相关。已知纯合子AABBCC高60cm,aabbcc高30c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株植物杂效,F1的高度是
(2)F1与隐性个体测交,测交后代中高度类型和比例为
(3)F1自交,F2的表现型有种,其中高度是55cm的植株的基因型有。这些55cm的植株在F2中所占的比例是

下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请分板回答:

(1)由图可知该遗传病是(显/隐)性遗传病。
(2)若II5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可推知该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同学们在实际调查该病时却发现II5号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后来还发现III10是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如果III7和III10婚配,生下同时患有这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4)若II5和II6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III9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症(XXY)患者,病因是II代中的号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酵母菌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隔绝空气。三支试管中不发生反应的试管是。发生反应的试管中的最终产物是。若向丙试管中通入氧气,请写出酵母菌的呼吸反应式。
(2)该兴趣小组相利用下图装置(橡上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假设该装置编号为II),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如何设计?(不考虑温度、气压等无关变量的影响)。
②若装置I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II中的经色液滴不移动,则酵母菌的呼吸类型为;
若装置I中的经色液滴不移动,装置II中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则酵母菌的呼吸类型为;
若装置I中的经色液滴,装置II中的经色液滴,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下面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的材料和部分操作步骤,请对其中的错误加以订正,将错误划掉直接修改即可。
(一)实验材料:选取红萝卜、新鲜牛奶和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分别做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
(二)实验步骤:鉴定还原糖时,加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立即观察颜色变化。
鉴定蛋白质时,取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鉴定脂肪时,染色后常用清水洗去浮色,然后用高倍镜直接观察临时装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