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
B.照射到该系统内的所有植物体叶面上的太阳能 |
C.该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D.生产者传递给全部消费者的总能量 |
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GH段和OP,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表所示:
实验人员 |
操作 |
||||
取材 |
解离 |
漂洗 |
染色 |
压片 |
|
甲 |
根尖1~3 mm处 |
- |
+ |
+ |
+ |
乙 |
根尖1~3 mm处 |
+ |
- |
+ |
+ |
丙 |
根尖5~7 mm处 |
+ |
+ |
+ |
+ |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l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将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图1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D.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目的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实验名称 |
实验操作 |
目的 |
|
A |
生态瓶的制作 |
生态瓶放在较强的散射光下 |
为生态瓶提供能量 |
B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
研磨时加碳酸钙 |
防止色素被破坏 |
C |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用盐酸和酒精处理根尖 |
洗去表面浮色 |
D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 分离与复原 |
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 的外表皮细胞 |
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 胞形成对照 |
A.AB.BC.CD.D
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若干个)开展了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验研究,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开关,使水柱液面平齐,然后关闭活塞开关,8小时后,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容器 |
植物 |
部位 |
光质(光照强度 相同且适宜) |
温度 (℃) |
两侧水柱高 度差(mL/8h) |
1 |
天竺葵 |
叶 |
红 |
25 |
240 |
2 |
天竺葵 |
叶 |
黄 |
25 |
30 |
3 |
紫罗兰 |
叶 |
红 |
25 |
160 |
4 |
紫罗兰 |
叶 |
黄 |
25 |
20 |
请根据以上图表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表探究性实验课题中的自变量是光质和植物的种类
B.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好选择的容器标号是1和3
C.若容器1的烧杯中加入的是CO2的缓冲液,U型管左侧液面的变化是上升,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是30mL/h
D.为了更准确的测定,应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排除非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校正装置的实验结果是左侧液面比右侧液面低,则校正之后的净光合速率比原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