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
B.在内、外电路中,电流都从电势高处流向电势低处 |
C.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能力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
D.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不一定大 |
某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B点,电场线、粒子在A点的初速度及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可以判定( )
A.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B点的加速度 |
B.粒子在A点的动能小于它在B点的动能 |
C.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它在B点的电势能 |
D.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 |
学习《静电场》后,养成整合知识习惯的小华同学发现,在引入“电场强度”和“电势”两个物理量的基本思维过程时,都采用了“比值法”定义新的物理量。“比值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之一,下面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是
A.加速度 | B.电势能 | C.电容 | D.电阻 |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30°;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把乙物体悬在空中,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
=60°。现同时释放甲、乙两物体,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动。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m=1kg,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时悬线的拉力大小为5 N |
B.乙物体运动经过最低点时悬线的拉力大小为20 N |
C.斜面对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为l5 N |
D.甲物体的质量为2.5 kg |
如图所示,一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左、右两端皆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度v2沿水平面分别从左、右两端滑上传送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右端滑到左端所须的时间一定大于物体从左端滑到右端的时间 |
B.若v2<v1,物体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必然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
C.若v2<v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则物体可能到达左端 |
D.若v2<v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又回到右端;在此过程中物体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 |
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由24颗卫星组成,卫星分布在等分地球的6个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上又分布有4颗卫星,这些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均为20000km.我国自行建立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颗卫星组成,三颗卫星都定位在距地面360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比较这些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北斗一号”系统中的三颗卫星的质量必须相同,否则它们不能定位在同一轨道上 |
B.GPS的卫星较“北斗一号”的卫星有较小的运行速度 |
C.GPS的卫星较“北斗一号”的卫星有更大的加速度 |
D.GPS的卫星较“北斗一号”的卫星周期更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