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初,欧洲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极地冷空气沿大西洋东岸侵袭欧洲西部地区。气象专家认为极寒天气与北极涛动以及拉尼娜现象有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极涛动指的是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动情况。通常情况下,控制北极地区的气压为  压(填“高”或“低”),下图中能反映正常年份北极地区大气运动状况的是________。

(2)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①处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影响②处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等温线今后可能向_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3)简析欧洲西部地区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4)简述极寒天气给欧洲带来的主要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53.9
11.5
67.3
19.7
85.1
31.9
328.4
366.5
400.7
495.2
421.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334.9
352.6
355.1
396.3
328.0
379.9

(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地区。
(2)“湖广熟,天下足”,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3)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          ;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          
(4)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欧洲海岸线曲折,风景优美。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一月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二建筑材料大致相似的情况下欧洲各地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1 英寸=2.54 厘米)
欧洲各地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表

地区
英国南部
德国西部
德国中部和东部
立陶宛和波兰
俄罗斯
平均墙厚
9英寸
10英寸
15英寸
20英寸
28—30英寸

材料三 E国农业用地图

(1)乙海域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2)结合材料一,①②③三地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的原因是

(4)结合材料四,分析E国农业结构的特点并阐述其原因。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巴西利亚等12座城市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西地理简图

巴西地理简图
材料二:巴西东南沿海气温和降水情况

巴西东南沿海气温和降水情况图
(1)巴西当地时间(西三区)6月12日17:00,世界杯揭幕战将在圣保罗进行,此时北京时间为(写出日期和时刻)。
(2)该国首都巴西利亚的典型植被是
(3)结合材料二,6月12日至7月13日举行世界杯足球赛的原因是
(4)结合材料一,试评价巴西钢铁工业中心城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形成条件。

近年来,呼伦贝尔和通辽等城市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图A为内蒙古部分地区含煤地层分布示意图,图B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图C为2009~2013年内蒙古、山西和全国煤炭产量统计。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内蒙古地区含煤地层的空间分布状况和产量的变化特点。
(2)分析说明图B所示的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特点
(3)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和通辽两城市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的主要原因。

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回答问题。
材料:2011年3月1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中的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第三、西部第二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高起点、有选择地承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化工、轻工、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打造18条产业链。

(1)根据材料简述重庆沿江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
(2)分析产业转移对重庆城市化所产生的影响。
(3)重庆有中国“雾都”之称,分析其秋冬季多浓雾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